20180513 – 朝見不可見的你
講員:李秉源牧師
經文:詩篇84篇(和修本)
講題:朝見不可見的你
信息大綱
1.渴想(long for)耶和華的家(1-4)
2.行走(go up)到錫安山上(5-8)
3.住在(dwell in)你的院宇中(9-12)
講員:李秉源牧師
經文:詩篇84篇(和修本)
講題:朝見不可見的你
信息大綱
1.渴想(long for)耶和華的家(1-4)
2.行走(go up)到錫安山上(5-8)
3.住在(dwell in)你的院宇中(9-12)
講員:楊坤元傳道
經文:約翰壹書2:1-6
講題:基督徒生活的標記:起來、前進!
信息大綱
大家最近的基督徒生活過得怎樣?很好?還可以?還是不敢說?這樣的提問可能令我們聯想到:我們有沒有每個主日參加主日崇拜?我們有沒有恆常參加小組聚會?有沒有參與教會事奉?有沒有什一奉獻?
當然這些都是基督徒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在這個彎曲黑暗的世代中,尤其是耶穌再來的日子靠近,我們不可停止聚會,藉著聚會大家彼此勸勉(來十25);我們要彼此服事,愛心得到激發,成為彼此的勉勵(來十24),一同建立基督的身體(林前十二13);我們不可停止什一奉獻,使我們在神的賜福中持續地操練對神的信心。
但如果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只停留在「要做這個」、「要做那個」,就會出現一些不成文的規定,給人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叫我們這些本來從福音中得釋放的人又重新被綑綁著!因此,我們都需要「拾回做基督徒起初的喜樂」。
基督教核心的信仰告訴我們:人因著罪的捆綁,沒有辦法發揮出榮耀的生命力。但因著耶穌基督的大能,把罪的牢籠粉碎了,叫人從罪的綑綁中重新得自由。基督使人有力地活出神原本賜給人榮耀的生命,去反映神榮耀的屬性。
約翰壹書二章1~6告訴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標記,就是一些外在的行為,是與內在喜樂相稱的。是內在本身已有的喜樂去推動我們去熱心地委身,甘心地奉獻!
(一)基督徒喜樂的源頭
(二)基督徒生活的標記一:起來
(三)基督徒生活的標記二:前進
講員:孫偉光牧師
經文:出20:8-11;申5:12-15
講題:第四誡 – 當守安息日
信息:
引論:傳統中國有年和月,但一周七天的概念來自西方傳教士。
安息日是星期六。英文的Saturday 和日文的土曜日以土星為名。
反而西、意的Sabato 符合原文的Sabbath
本論:為什麼安息日會成為一條誡命?它好像與道德或敬虔無關。
三個原因:
2. 它表達愛心
3. 它是享福日
結論:安息日的精神。羅14:5;西2:16;徒20:7
耶穌不守安息日?太12:9-12;可2:27-28
講員:梁健雄傳道
經文:雅各書1:19-27
講題:-真道行者
引言:
雅各書第一章結尾,是為雅各書引言的最後部份,
是第2-4章所指出的教導的引言
本論
1) 要溫柔–快聽慢動怒 (1:19-21)
2) 必蒙福–聽道並行道 (1:22-25)
3) 真虔誠–看顧患難者 (1:26-27)
結語
希望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不會成為 “掛名的基督徒”,
而是成為實行真道的人。
講員:李秉源牧師
經文:詩篇47篇
講題:穿越救恩歷史的崇拜
信息大綱:
引言:
華人聖經學者張永信一語道破教會存在的兩個形態:「一為分散(diaspora) ,一為集合(assembling)。前者是信徒融合在世界之中為基督作鹽作光(=宣教Mission),而後者是信徒雲集在一處敬拜神(崇拜Worship),皆是教會能被人看見(visible)和最具體的部份,信徒藉之向普世宣告他們的信仰。」(《崇拜:神學、實踐、更新》,天道書樓,1991年。頁8)不單如此,崇拜與宣教更是教會存在的源動力及目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詩篇47篇,隱藏了一幅穿越救恩歷史的畫卷:萬民匯聚,敬拜真神!惟有從崇拜和宣教這教會雙翼切入和解讀方能看清此「畫作」對今日基督信徒和教會的真正意義。
講員:孫偉光牧師
經文:出埃及記20:7
講題:第三誡不可妄稱神的名
信息大綱:
引論:我們對自己的名字很敏感;神也一樣
本論:什麽是“妄稱”神的名?爲什麽有人會這樣做?
三個動機:
結論:妄稱神的名是一件罪,會有後果,出20:7
澳亞基督教會主日崇拜講道直播及回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