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5 – 真道行者
講員:梁健雄傳道
經文:雅各書1:19-27
講題:-真道行者
引言:
雅各書第一章結尾,是為雅各書引言的最後部份,
是第2-4章所指出的教導的引言
本論
1) 要溫柔–快聽慢動怒 (1:19-21)
2) 必蒙福–聽道並行道 (1:22-25)
3) 真虔誠–看顧患難者 (1:26-27)
結語
希望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不會成為 “掛名的基督徒”,
而是成為實行真道的人。
講員:梁健雄傳道
經文:雅各書1:19-27
講題:-真道行者
引言:
雅各書第一章結尾,是為雅各書引言的最後部份,
是第2-4章所指出的教導的引言
本論
1) 要溫柔–快聽慢動怒 (1:19-21)
2) 必蒙福–聽道並行道 (1:22-25)
3) 真虔誠–看顧患難者 (1:26-27)
結語
希望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不會成為 “掛名的基督徒”,
而是成為實行真道的人。
講員:李秉源牧師
經文:詩篇47篇
講題:穿越救恩歷史的崇拜
信息大綱:
引言:
華人聖經學者張永信一語道破教會存在的兩個形態:「一為分散(diaspora) ,一為集合(assembling)。前者是信徒融合在世界之中為基督作鹽作光(=宣教Mission),而後者是信徒雲集在一處敬拜神(崇拜Worship),皆是教會能被人看見(visible)和最具體的部份,信徒藉之向普世宣告他們的信仰。」(《崇拜:神學、實踐、更新》,天道書樓,1991年。頁8)不單如此,崇拜與宣教更是教會存在的源動力及目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詩篇47篇,隱藏了一幅穿越救恩歷史的畫卷:萬民匯聚,敬拜真神!惟有從崇拜和宣教這教會雙翼切入和解讀方能看清此「畫作」對今日基督信徒和教會的真正意義。
講員:孫偉光牧師
經文:出埃及記20:7
講題:第三誡不可妄稱神的名
信息大綱:
引論:我們對自己的名字很敏感;神也一樣
本論:什麽是“妄稱”神的名?爲什麽有人會這樣做?
三個動機:
結論:妄稱神的名是一件罪,會有後果,出20:7
講員:李秉源牧師
經文:詩篇24
講題:尋找宗教新經典
信息大綱
一、誰能走到上帝面前?
二、誰是那得勝的王者?
查經的目的有二:
(1)藉詩篇24篇以認識《詩篇集》的文學特色。
(2)認識耶穌給舊約宗教信仰所帶來的新動力。
大衛的詩:
@獻 @用
A. 查考經文
1.1 全本《詩篇集》共有幾首是標有此詩題的詩?
1.2 大衛「的」詩,那「的」是一介系詞。以下哪一個意義最為準確? a. 大衛寫作的詩。
b. 為大衛而寫作的詩。
c. 獻給大衛的詩。
d. 受大衛鑑賞過的詩。
e.被大衛王朝用過的詩。
2.1 細拉,何解?
2.2 在詩歌裡起甚麼作用?
3.1 對唱以甚麼形式進行?
3.2 詩中有多個的循環對唱。列出其中兩個和經節。
4.1 組長講解甚麼是「對仗」。
4.2 全詩有多節經文皆是同義對仗(Synonymous Parallel ism)。
甚麼是同義對仗?舉其中的幾節經文為例。
4.3 哪一節是「進行對仗」(Climatic Parallelism)?甚麼是進行對仗?
澳亞基督教會主日崇拜講道直播及回看
|